我市不断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使文明创建深度融入日常,为城市发展增添持久动力。

每天清晨,在城区各公园景区,市民都会听到景区循环播放的《德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条例》更多通过指导性规范、自愿性规范和鼓励奖励性规范来传达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实施一年多,成效明显且深入人心,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我市创建工作的短板弱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果说《德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是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大块头”立法,那么《德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德州市养犬管理条例》等则是小切口立法。一系列法规制度的出台,划出了“硬杠杠”,成为杜绝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上热下冷”“一阵风”的有效举措,成为夯实和深入文明创建成果的有效法宝。

部门联动、全民参与, “一竿子”到底联动创,是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的又一法宝。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红色物业”全力当好业主服务员、小区管理员、文明宣传员,让小区实现由乱到治的蝶变。“红色物业”建设由市委组织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民政局三部门联合推进。众多社区通过“红色物业”建设,有效弥补了物业管理服务缺位、不到位问题,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离不开市民踊跃参与。今年7月,“创城我监督·全民随手拍”征集活动启动,借助文明创城随手拍平台,市民可将损坏公共设施、破坏绿化、乱扔垃圾、乱贴乱画、行人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行为拍摄下来并上传,相关责任单位及时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域宽、涉及部门多,很多工作没有清晰界限。工作中,我市“三区”和市直部门协同联动,并全力调动群众积极性,让创城工作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共享,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工作逐渐走深走实。

在德州学院共享单车停放点,一排哈啰助力车摆放得整整齐齐,车下方地面上的蓝色方形设备很醒目,这是为治理共享单车停放乱象,投用的蓝牙道钉。蓝牙道钉定位精准度高,若车辆后轮停在施划区域外,将无法锁车。治理共享单车停放乱象,不能仅靠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自治。为此,德州市城市管理局印发《城区共享单车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中心城区共享单车管理的通告》,对共享单车实施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夯实骑行市民、经营企业相关职责。

针对交通秩序、楼道乱堆乱放杂物、侵占公共绿地、飞线充电等顽瘴痼疾,各部门持续发力整治,全力把城市管理的难点、堵点变成群众点赞的亮点。 今年以来,我市公安交警部门综合采取千警上路、千警进群、交管严法、隐患整治、右转必停等26项务实举措,组织开展“百日攻坚”“雷霆行动”“扫街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确保道路交通秩序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