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记者 吴潇)近日,石家庄市第三医院门诊接诊了一个23岁男性患者,他因为心电图报了“窦性心律不齐”,在老家医院居然输了1个多月的静脉中药制剂!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心内一科卢炜大夫说,这件事让他想到,很多人,尤其年轻人,体检报告中报了一项“窦性心律不齐”或“窦性心律”,因为得不到详细的解释,以为是某种心脏疾病,于是在忐忑不安中挂号就医。大夫往往就一句话:“正常没事”,但这一句话往往打消不了病人心中的疑虑。
针对这一问题,河北新闻网记者采访卢炜大夫,让大家对“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卢炜说,心脏是块大肌肉,它的收缩和舒张运动需要“通电”,而心脏内的传导组织就是所谓的“电线”。整块心肌每收缩一次,实际上也就是电流从心脏过了一次,而这生物电流的起源,正常情况下来自“窦房结”,我们将这种起源自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当生物电流由于某些病理原因并非起源自窦房结,此时并非窦性心律,是不正常的。
心脏的跳动一般情况下是具有规整的节律。有时候,多见于年轻人与婴儿,出现心脏跳动不是那么规整,但是生物电流仍由窦房结发出,就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来说,窦性心律不齐可以与呼吸相关,也可以仅仅源于起搏位置在窦房结内游走,只是一种现象,而并非病症,也就是说均是无症状且无显著临床意义的,无需治疗,观察随诊即可。
“希望大家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遇到‘窦性心律’或者‘窦性心律不齐’这样的字眼,心里都是有数,被这‘可怕’的名字吓着了,别走冤枉路花冤枉钱。”卢炜说。
本文链接: http://health.hebnews.cn/news/2015-10/20/content_5109689.htm [复制]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