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市委、市政府在九江城东以数字经济为主导启动建设鄱阳湖生态科技城,按照“精细化、专业化、赛道化”思维,集中优势资源主攻物联网和大数据赛道,抢占数字产业化制高点,全面提升数字产业规模能级。如今,这里实现开发从无到有、建设从线到片、产业从点到链的快速发展格局。

在九江城东的鄱阳湖西岸,以10.9平方公里为起步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从一片烂泥潭的不毛之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数字平台建设,迅速成长为九江的“数字硅谷”。目前,14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和16万平方米的新产业综合体一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电信、移动、联通、华为、阿里、京东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项目纷纷布局入驻,园区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路灯、智慧停车、智慧展厅、京东无人超市、智慧旅游、智慧环保等一批应用示范项目已投入使用。

蓬勃发展离不开优良营商环境的加持。微影激光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园区在员工食宿、设备入场等方面及时兑现奖励,为企业拨付装修补贴款184.75万元,当前,另有一笔用于克服疫情影响扶持企业加快发展的资金正待核准支付中。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行业井喷式发展,微影今年预计能完成1-1.5亿元产值。

九江微影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志国:“园区这里有非常好的作风和帮助。(每年)至少能够给当地带来几百万甚至挑战千万元的税收,我们未来对地方的贡献还是不错的。”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分厅建设,一站式受理税务、医保、社保、报建、商事等涉企事务。推动地方首个行政执法机构在园区设点办公 。实行领导带部门包项目机制,第一时间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等突出问题。围绕满足企业及员工的实际需求,打通了起步区公交微循环及与主城区的“直通车”;启用了3家员工食堂,解决了上千员工吃饭问题,解决了数百台电动车的充电问题,并投放共享单车百余辆;一批无人超市、自动售卖机的投用,更好满足了员工购物需求;完成了1169套人才公寓装修,可同时满足5000名员工居住。推进人力资源产业园落地,大力实施“蓝湾英才”工程,与高校及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合作,培育数字人才,积蓄新动能。组织成立硬科技产业基金,完善供应链平台,筹集资金62亿元,争取非标债近20亿元,有效缓解园区和企业发展需求。秉持产城融合发展思路,一批学校、医院、星级商务酒店、体育场、健身场所等生活配套设施也都在推进建设中。

目前,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已引进60余个数字经济及关联项目,总投资超过450亿元,其中“100·50·20”项目4个,成功获批江西省数字经济集聚区、江西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试验基地、江西省“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区、省级科普小镇、江西省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中国(九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产业园)、江西省特色小镇(蓝湾数字小镇)等创新性发展平台。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徐胜:“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将坚决贯彻落实双“一号工程”,聚焦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细分领域,着力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发展前景广阔的数字经济项目落户,全力实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力争在全省走在前列。”

未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将在平台建设、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中具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底,实现年产值600亿元,引入或培育企业超500家,集聚产业人口超6000人,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应用方面形成应用示范项目超40个,建设省级以上的创新平台和孵化平台30个。(濂溪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张艺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