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月14日),宁波启动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宁波荣安实验中学成为宁波市第一家试点单位,并成功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这一做法,让公益机构打破官办“血统论”。这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通讯员 李涛 詹婷 记者 章萍 樊莹)

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自愿原则

经核准可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

这次试点单位是教育领域的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学校,根据去年制定的《宁波市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学校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凡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查符合民办学校设立要求,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具有国有资产成分的民办学校,按照自愿的原则,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可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

民办学校等公益机构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一直是个“瓶颈”。宁波市编委办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原因:“长期以来,社会上受‘血统论’影响,认为只有官办的公益机构组织才是事业单位,认识并不到位。”

该负责人说,尽管不少民办学校土地是通过划拨或其他公益用地的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或多或少有国有资产的成分或支持,但遗憾的是依旧遇到重重难题。比如民办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要调到公办学校几乎是不可能的,前后两者享受不到同等待遇。

宁波市民办学校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后,在民办教育发展资金补助方面给予倾斜。但是,民办学校有其自身机制灵活、管理超前、服务多样的发展优势,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后,仍然按照原来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运作,不会改变民办学校原有属性,充分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民办学校也要按照事业单位法人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自觉接受行业管理部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公众监督。

享受和公办事业单位一样的待遇

公办老师到民办学校不用脱编

这对一所民办学校来说,有哪些好处?

宁波荣安实验中学校长冯艳告诉记者,从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试点成为事业单位法人后,教师享有与公办同类事业单位同等待遇。政策打通了公办、民办学校教师身份后,彻底解除了宁波荣安实验中学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等发展屏障,学校的师资队伍将逐步得到更大程度的优化。宁波荣安实验中学的教师既有了事业编制单位的身份认定,又有“五险一金”,师资队伍在优化的基础上更加稳定,让学校的发展有了更强的人才保障。其次,宁波荣安实验中学还享受政府对民办社会事业单位的扶持,在民办教育经费支持上的适当倾斜。

冯艳介绍,学校除了“经费财政”不被保障、“人员财政”不被供养外,已经能和公办高中享受同等待遇,这将对宁波荣安实验中学的发展带来十分重大的利好,“最关键是解决了公办学校教师流动到民办学校的后顾之忧,能给民办事业单位法人在人才引进和财力方面带来帮助。”

另外,相关人士还表示:根据浙江省规定,学校具有与公办事业单位平等的法人主体资格,在税费减免、用地用房保障、融资信贷、水电气等使用方面,享受公办单位事业相关政策待遇。这有利于学校把财力用在提高学校教师待遇水平、软硬件建设水平、内涵发展需要等方面。

据悉,今后各有关部门将进一步优化政策平台、加大试点工作指导力度、营造良好改革氛围,使试点真正试出成效,让民办公益机构充分享受改革带来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