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新款iPhone发布会,都会引起万人关注。从iPhone3一直到iPhone XS Max,十年来,手机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开始,iPhone在所有智能手机中一骑绝尘,三星处于第二梯队,华为、中兴等处于第三梯队,那时用iPhone相当于买高档手机,买其他就相当于买普通手机。

但到了现在,iPhone与其他手机之间的差距显著缩小了,现在消费者主要纠结于性价比,有时纯粹只是品牌偏好。

腾讯网曾公布出一个大数据统计结果,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使用华为的用户大多为中青年男士,高学历、老板、高管,而使用iPhone的用户大多为白领,学生,企业员工。以最近播出的热剧《破冰行动》为例,剧中,厅级以上的干部使用的都是华为。

不管这个数据是否以偏概全,近两年身边放弃iPhone改用华为的朋友越来越多,这是客观事实。企业高层和老板中,用华为手机的确不少。对这个收入阶层的人来说,选择手机时,价格是一个次要因素,性能与品牌才是优先的考虑。而iPhone用户肯定不都是低收入者,有钱人用iPhone的必定不少,但相对低收入人士对iPhone更加着迷,这也是一个明摆着的社会现象。

所以,要说市面上出现了“富人用华为,穷人爱苹果”这种绝对现象,那必定是胡说八道。但是,越来越多富人接受了华为,而穷人则会继续出于“口红效应”而跳起来消费iPhone,这个判断大致不会错。

收入相对较低人士追逐iPhone,它们可能是通过分期付款,或者向父母索要。更有甚者,像新闻报道里那样通过裸贷、卖肾、卖卵等。主流社会将这种现象斥之为虚荣心、堕落、疯狂,至少是不理智。其实单纯地批评意义不大,严肃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们生活地这个社会和时代。那些月收入三千块钱的人,甚至是还没有任何收入的学生,买上一部iPhone有没有“装”的因素呢?或许有,但是,不仅于此。有人说,超过经济能力消费iPhone、LV等是中国社会独特的现象,反应出中国人爱虚荣的一面。不得不承认,“穷人”爱iPhone这一现象,在中国比其他国家更明显一些。

有人发现,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经济学家把这种称作“口红效应”。经济不景气时,人们的收入少了,但消费欲望没有消失,只是他们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 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心理“安慰”作用,让他们觉得这是在善待自己。

仔细想想,iPhone、LV这些都是一种非必要品。对于富人来说,也就是一点小钱,他们可以轻轻松松买得起,拥有它并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地附加心理感受,所以,他们可以“理智”地进行选择,但对于大部分低收入的人来说,iPhone仍然是一个需要“跳”起来才能触摸到的商品,一旦拥有,心理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口红销量异动反映经济危机一样,如此多的低收入人士爱iPhone、LV,其实反映的是中国社会苦闷的人太多,这些人超越自己的消费能力去追求非必要的奢侈品,大大缓解了他们精神上的苦闷,增加了人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