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豆瓣,看到一个帖子,楼主表示,十分讨厌现在很多网友对影视剧的讨论主题非常空洞且乏味:不谈论剧情,不谈剧演技,甚至连服化和颜值都不谈论,嘴里翻来覆去的就只是好甜和磕CP。
楼里有同学表示,因为大家谈论的偶像剧,偶像剧就是要谈恋爱,看言情剧,大家不讨论甜和磕CP还能讨论什么呢对此个人的看法与楼主相近,大部分偶像剧确定讲的都是爱情故事,重点也确实是在于好好谈恋爱,在讨论一部剧的时候,我们谈论的话题可以是甜和磕CP,但不能仅仅只是甜和磕CP。
以顾漫三部曲为例,这是典型的纯言情向偶像剧,但是当大家谈起这三部剧的时候,除了甜和磕CP之外,可以讨论的话题还有很多,比如剧中那些或有趣或浪漫或深情的名场面,比如人物或幽默或深刻或毒舌的金句台词,比如演员的颜值和演技……
就像一些网友吐糟的,现在的很多偶像剧剧情过于苍白无味,人物单薄,剧情缺乏逻辑,充满硬拗的工业糖精,演员既没有颜值,也缺少演技,到最后能让制作方营销,让粉丝安利,让观众讨论的就只剩下所谓的土甜和磕CP。
这样一味追求下沉的制作方式和营销方式不仅让偶像剧的题材越来越缩窄,内容越来越贫瘠,甚至有成为烂剧的代名词,同时还有一重后果就是演员的个人隐私和空间被进一步剥夺和贩卖。
谈恋爱的本质谈的是人,只有人物丰满有趣,这恋爱才能谈得浪漫好看。人物推动剧情,剧情塑造人物,这是不变的定律。而现在的很多偶像剧无论是剧情和人物都难以吸引观众,最后只能引导营销观众去磕真人CP,用剧外的真人营业来代替剧内的人物和剧情,以致于很多时候,演员在剧外的演技比在剧内还出色,剧外的瓜比剧内的剧情还跌宕。
从一些例子证明,制作方这种策略和运作确实是效果的,影视剧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收视,演员得到了关注和流量,吸纳了很多奔着磕CP而来的真人CP粉。
乍看起来,这是个双赢的方案,无论是制作方还是艺人都吃到了实惠,包括观众也获得了尊重——言情剧就是要尊重爱情啊,真人CP难道不比剧里的假CP更香吗?见证演员的爱情难道不开心吗?
但凡事都是有代价的,这种不靠剧本身的质量取胜,而靠捷径获利的方式总是会带来反噬。
当制作方和艺人带头将影视剧与现实的界限被打通混淆之后,观众自然而然地产生边界的混乱感,于是各种真人CP粉的魔幻操作开始纷纷登场,无论是营销言情,基情,还是姬情的,都逃不开真人CP粉的围追堵截,而且旷日持久,剧播完了,营业结束了,但CP粉们吃糖的需求却依旧没有满足的尽头,如同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仿佛不死不休。
而这种程度的纠缠对于剧方和艺人来说,已经算是一种善始善终,最让制作方和艺人感觉麻烦的是,当剧在播,双方正在大吃CP红利的时候,艺人被爆出恋爱绯闻,于是正磕到上头的真人CP粉有如被打破了美梦的人,在愤怒情绪的驱使之下开始在网络上四处兴风作浪,制作方和艺人红利还没完全吃到肚子里,却已经先被烫了一嘴火泡。
总有人觉得真人CP粉太过疯魔脑蚕[防和谐],分不清剧与现实的边界,关注的不是剧情不是表演,而是演员的真人私生活,人家只是演了一部剧,所谓的营销CP感也不过是工作期间的正常营销,艺人只是演了一部剧,剧结束,体面告别,难道还要给你演一辈子?
但是请问,到底是谁带头打破的影视剧与现实的边界,是谁不注重剧情和表演本身,只想一心图省事,赚快钱?又是谁引导观众去磕真人CP?
让观众去关注剧情和表演,请问你们的剧里有这些东西吗?
疯魔的到底是真人CP粉还是一心只想割韭菜的制作方?
真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
在只想吃红利,割韭菜的剧情和艺人看来,真人CP粉最好就是一堆莫得感情和智商的观看数据和花钱工具。或者说,他们希望真人CP粉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智商下线,在他们不需要的时候智商上线。
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当然并非所有的制作方都不注重剧的质量,也并非所有的演员都想营销真人CP,吃捷径红利,但是当大环境被彻底破坏,处于群体之中的良心剧方和认真演员也无法独善其身——观众,市场和娱乐生态都是需要被培养的,整体氛围一旦形成,每一位影视从业者都将或主动或被动的挟裹其中。
真人CP粉确实疯魔,作为演员粉确实是真心不喜欢他们,但首先应该被谴责的却并非是他们。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书虫与您下篇文章江湖再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