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焦庄户地道战遗址感怀

2022年3月5日

诗文丨叶建华

掘地三年故事多,焦庄地道布天罗。

进村鬼子难逃劫,户户家家灭寇倭。

叶建华书法作品

日寇侵华罪恶多,道高义正灭妖魔。

冀东民众筑坚垒,光耀汗青唱战歌。

叶建华书法作品

我儿时对于电影的记忆是从“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开始。那个年代文化生活贫乏,选择余地较小,看电影就像过年一样开心,地道战观看过好多遍。里面的“高家庄,实在是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许放空枪”、“烟是有毒的,不能放进一丝一毫;水是宝贵的,从哪里来让它流到哪里去”等台词至今记忆犹新。瞭望台、村头树上的大钟、党支部书记高老忠、鬼子队长山田等人物也烙印在了脑海中,可见文化艺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何等巨大深远。

2022年3月5日,我有幸在王国兴馆长和讲解员刘兵的陪同下参观了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观看着一幅幅黑白照片,触摸着一件件陈旧物品,借助微弱灯光进入弯延地道,拾级而上登顶瞭望塔,穿越历史时空,在唤醒儿时记忆的同时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实现了多年夙愿。

地道战是北方民众在抗日战争中的一大创举。抗战军民广泛动员、因地制宜,掘地成道,纵横交错、布下天罗地网,成为进村鬼子的坟场。冀东地区多地开展了地道战,取得了重要战果。其中被誉为“人民第一堡垒”的顺义县焦庄户的地道战让鬼子闻风丧胆、永载史册、美名远扬。

从1943年春天开始,焦庄户人民在党支部书记、村长马福的带领下掘地三年修建地道,并在战斗实践中逐步完善。他们把初期简单的隐蔽单口洞连接起来,在地道内设计和安装了单人掩体、会议室、水缸存放处、陷阱、翻板、碾盘射击孔、地道射击孔、猪圈射击孔等生活设施和战斗设施,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形成了南到龙湾屯、唐洞,北到大北坞的长达23华里的地道网。

焦庄户人民利用地道战斗150多次,击毙击伤敌人130多人,俘虏敌人100多人,击毁敌军车一辆 ,缴获武器100多支,子弹3500多发和电台1部。由于战绩卓著,顺义县人民政府于1947年11月授予焦庄户“人民第一堡垒”称号。

解放后,这里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景点,1979年8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改名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2013年5月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来接受红色传统教育者络绎不绝。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让我感触良多。正如毛主席所说“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为之奉献,不怕牺牲。人民群众的智慧在地道战中得到充分体现,信息传递、掩体巧妙、地网联通、挡板设置等发挥了能攻能守的功能,进村的敌人如入迷宫,寸步难行,只有挨打的份。地道也成为了敌人的葬身之地。焦庄户人民创造的抗敌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他们为抗战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载史册、光耀千秋。

我们高兴地看到,北京市顺义区文旅局等相关部门十分重视红色景点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焦庄户地道战遗址正在得到不断修缮,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教育功能。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成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点、国家级抗战遗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尤其学生走进焦庄户。

特吟诗两首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