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

我们接着昨天没有学完的学习。

接着看“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1、权益法下可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指在联营公司报表记录为“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属上市公司所有的部分。

2、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它是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里的债权资产。按照会计准则,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最终处置时转入当期损益。

3、金融资产重分类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这个科目是企业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时,原账面价值与重分类日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在最终处置时转回损益。

4、其他债权投资信用减值准备

它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里的债权投资,按照会计准则计提的信用减值,可以在导致减值迹象消失时做转回,增加当期利润。

5、现金流量套期储备

这部分比较绕,大家认真看唐老师书本p196-p198的解释。

我理解公司为啥做这个,主要还是为了锁定预期价格的销售。但如果一家公司喜欢不务正业,玩期货交易,那我们还是远离的好。

6、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这个是因上市公司控制境外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按照报表日汇率折算成人民币,采用汇率不同导致的差额,就叫做“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它是一种未实现的,未来还会不断变动的损益。所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影响报表利润。

这个科目和利润表里的“汇兑收益”区别。汇兑收益是日常发生外币收支时,以发生时的汇率记录外币兑换。在报表日,需要将所持外币货币性项目按报表日汇率折算为人民币,不同时间的汇兑,因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以“汇兑收益”或“汇兑损益”的名义,计入利润表。

然后,就是之前准则的其他综合收益和贵州本部的利润详解。母公司的利润表是由于会计的原则,所以有所失真,我们只需要关注合并报表就可以了。

再次强调一下,资本市场关心的净利润数据,主要是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新准则下,新增了一些科目。这都是很好理解的,我们就简单看一下。

“营业税金及附加”变成“税金及附加”

这个主要注意的是由于原营业税是价内税(包含在营业收入内),而增值税是价外税(不包含在营业收入内),所以营改增后,营业收入数据和税金数据会同时降低。我们做历史数据对比时,如果跨越营改增年度,需要注意这个口径变化。

新增“研发费用”科目

这个也很好理解。就是将原来的“管理费用”的研发费用单列披露。这说明啊,大家更重视研发费用了。

新增“其他收益”

这个是记录与日常经营相关,但又不属于营业收入的收益。常见的有:

1、与企业日常经营相关的政府补助。

这个和“营业外收入”中的政府补助区别开来。其他收益是和日常经营相关的政府补助。而与日常无关的政府补助,归于“营业外收入”

2、获得税务局返还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

新增“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收益”

这个是在“投资收益”科目下新增“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收益”,单独披露本来计划持有收息并等待到期回本金的“瘫子”,中途转让带来的收益或损失。

新增“信用减值损失科目”

按照新金融准则,减值准备的计提规则从“已发生损失法”修改为“预期信用损失法”后,原“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拆分为“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两个科目。

对应的各类应收款及对外债权投资,因预期欠债信用变化而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信用减值损失”。其他的减值准备继续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披露。

新增“资产处置收益”科目

2017年新增“资产处置收益”科目,记录原本记录于“营业外收入”科目的资产处置利得或损失,包括处置股东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持有待售资产及负债等。

上述资产及负债既可以是公司自有的,也可以是因债务重组及非货币资产交换活动带来的。

新增“净利润”科目下的“按经营持续性分类”

将公司净利润分类为“持续经营净利润”和“终止经营净利润”。

其中“终止经营净利润”反映企业处置已经划分为持有待售资产或负债,计划终止经营的业务部门或子公司带来的净利润或亏损。除此之外的净利润为“持续经营净利润”。

总之,新准则的披露更加详细,我们投资者当然是希望越详细越好的。

好了,我们第一节就学到这里。基本上都是书上的内容。大家看书就可以啦。

感谢大家的阅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