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河狸(海狸)被猎人追击,逃生无望,它就会咬掉自己的外肾,扔给猎人,借以保命。河狸(beaver)因之得名castor,取阉割(castrate)之意。如果它的运气太差,再次碰到一个猎人,它就会跑到高处,抬起腿,好让猎人知道外肾已去,取不了香囊。猎人见到这种情况,自然会失望而去,不再追捕河狸( http://bestiary.ca/beasts/beast152.htm )。同样,麝遇到猎人,也会”自抉其脐“(主动挑出肚脐,献出香囊)(《五杂组》)。如果没了香囊,它估计也会“露创以示人”?我不知道,因为我没见过这样的记录。然而,蚺蛇的举动就和河狸一样了。《五杂组》:蚺蛇胆,曾经割取者,见人则坦腹呈创。《菽园杂记》:“ 又闻按察使孔公镛云:「广西蚺蛇,其大者,皮甲鳞皴,杂生苔藓,与山石无辨。獐鹿误从摩痒,则掉尾绞而吞之。土人取其胆,则转腹令取,略不伤啮;后复遇人取胆,仍转腹以瘢示之。人知其然,亦不复害也。”
那猎人如何割取蚺蛇胆呢?
《南越笔记》引《廉州志》:蚺蛇胆上旬在颈,中旬在心,下旬在尾。
《酉阳杂俎》又说:蚺蛇胆上旬近头,中旬在心,下旬近尾。
《两般秋雨盦随笔》说:蚦(rán)蛇之胆,随日而转,分上中下三旬。
也就是说,蚺蛇胆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这可如何是好呢?古人还是想出了应对的方法:同时击打头尾,令胆聚于腹,再以刀割取。
《朝野佥载》就是这么记录的:“泉建州进蚺蛇胆,五月五日取时胆。两柱相去五六尺,击蛇头尾,以杖于腹下来去扣之,胆即聚,以刀刲取。药封放之,不死。复更取,看肋下有痕,即放。”
从这一条记录来看,蚺蛇胆在身体里游走,意在避免猎人轻易取走蛇胆。这就是古人编故事的逻辑。那么熊胆的位置变化也可以这么解释。《两般秋雨盦随笔》:熊胆随时而转,分春夏秋冬。《酉阳杂俎》:熊胆,春在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可是,熊胆的游走位置为什么不是四足,而是首、腹和两足?我还没想明白。

游走的熊胆
前文说胆四处游走,是为了避免被人轻易割取。但是,胆四处游走还有其他原因。《两般秋雨盦随笔》:谚语:“人心象胆,世事獭肝。”象胆无定位,十二月分属遍体,故以比人心,言难见也。象胆似乎跑遍了全身?《湘山野录》:象胆岁四时在足,今方二月,故臣知在前左足也。象胆仅仅在四足?《酉阳杂俎》:象胆,随四时在四腿,春在前左,夏在前右,如龟无定体也……肉有十二般,惟鼻是其本肉。象胆在四腿?我真地无法判断。
《两般秋雨盦随笔》又说:象胆随月而转,分十二建。盖象具十二肖肉,如正月建寅,胆在其虎肉也。这条记录里有“正月建寅”,说明象胆变化的依据是“夏历”。那么,根据《两般秋雨盦随笔》、《酉阳杂俎》及《湘山野录》的记录,我可以做个表,形象地展示象胆的游走路线。

游走的象胆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象的身体里有十二种肉,而不是《五杂组》说的“象体具有百兽之肉。
可惜,现代科学似乎说明“象无胆”。那象胆如何游走呢?恐怕古人是因为找不到象胆,才编出了“象胆游走的故事”吧?
All members of the deer family except for the musk deer, all of the equine family (including zebras), camels, giraffes, elephants, rhinoceroses, whales, some birds (such as doves), rats and some fish do not have gallbladders. http://www.useoul.edu/news/news0101_view.jsp?idx=128818
至于胆本身的故事,我估计数“胆大”最引人关注了吧?
《蜀志》: 姜维胆大如斗。《山房随笔》:张世杰尸见焚,胆亦大如斗,不化。《南史》李瞻起兵讨侯景,被执遇害,胆大如升。《北史》:周文时,王雅芒山从战,独拒敌兵。周文叹曰:“王雅举身悉是胆。” 人但知赵子龙一身都是胆,而不知有王雅,故为拈出。(《坚瓠集》P1250)
当然,“一身是胆”并不一定说人胆大,也可以说某人在喝“人胆酒”。
岁时纵人采生人胆鬻官,其酋长或部领得胆入酒中,与家人同饮,谓之曰“通身是胆” (《星槎胜览》)
说完了胆,我们还得说说肝胆相照的肝。《两般秋雨盦随笔》:“谚语:“人心象胆,世事獭肝。”象胆无定位,十二月分属遍体,故以比人心,言难见也。獭肝凡十二析,月腐一析,则他一析更新,循环岁更,故以比世事,言刻刻翻新也”。
獭肝一个月腐、析一次,一年十二次,似乎说明水獭的肝再生能力超强,即它的肝小叶变化非常迅速。如果獭的肝有问题,估计割掉一部份也不会有多大问题,和人类一样。而獭的肝似乎跟提堤俄斯(Tityus)的肝有相似之处。
赫拉怂恿巨人提堤俄斯攻击勒托,使他疯狂地追求这位女神。宙斯了为了保护自己的女人,就用雷电把他杀死,并打入了冥界。到了冥界并不意味着罪过已除,他在那里痛苦不堪。有两只兀鹫/蛇不停地啄食他的肝脏。他的肝脏却很神奇,会随着月亮的圆缺,重新长出来。
同样是希腊神话里的人物,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为人所熟知。他的肝脏白天被兀鹫啄食,晚上又长出来。这种能力就比提堤俄斯、水獭强得多了。不过,普罗米修斯和提堤俄斯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古希腊人了解到了肝脏的超强再生能力。
《大智度论》提到了铁刺林。《俱舍论》提到了铁刺林里的啄肝铁嘴鸟。
八炎火地狱里有铁刺林。铁刺林上有利铁刺,长十六指,有情被逼上下树时,其刺铦锋下上镵(chán)刺,有铁嘴鸟探啄有情眼睛、心肝,争竞而食。
这些铁嘴鸟为什么选择肝来啄?除了表示地狱之可怕,也许还表示印度人也知道肝脏的超强再生能力?这么说似乎站不住脚,因为铁嘴鸟还啄了眼睛和心呢。这俩又没有超强的再生能力。如果要说明印度人对肝脏的了解,我只能继续读书了,但愿将来能找到有力的证据,以飨读者。
注:这篇还是我的豆瓣旧文^_^。
了解更多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