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简称中国传媒大学,是全国首批具有独立院校管理权限的高等学校之一。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并于同年招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定位是一所以经济、管理、法律、文学、艺术、传媒为主,工、理、医等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科设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现设有17个学院,50个本科专业,覆盖了经济、管理、法律、文学、艺术、传媒、工、理、医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传媒学院是学校的重点学科之一,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都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校还设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27个博士学位授权单位、94个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截至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共有7个一流学科,8个二流学科,6个省级特色学科,10个北京市特色学科。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推动国内外一流高水平大学院系和企事业单位与学校强强联合,合作开展研究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师资力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共有1500余名教职工,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为65%左右。学校注重学术创新和学术交流,定期邀请海内外名家学者前来学校交流、授课,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学术视野。近年来,学校的教师获得了一系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和荣誉,并在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

教学实践与创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一直以来秉承“勤奋、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校训,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通过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促使学生具备自主创新和创业基础能力。学校还大力推行课程思政工作,使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如何做人和怎样做人,具备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校园文化与氛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拥有一流的校园文化和氛围。学校一直以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课外活动和丰富的文化生活。学生会、社团、艺术团等学生组织活动丰富多彩,如文艺晚会、运动会、讲座、演出、拔河比赛等。学校还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社会人才。

未来发展

未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将继续遵循“以人才为核心,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多学科研究型大学。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安全稳健地推进招生计划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法律、文学等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和“211工程”重点支持高校。学校特色鲜明,前瞻性强,是国家“双一流”A类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建设高校。

学科专业

首经贸现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类别36种,博士后流动站7个。学校现有26个学院,覆盖了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统计学、商务英语、商学、人文社科、法学、公共管理、外国语言文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开设有300余个本科专业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其中,17个本科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200多名,其中教授500多名,副教授800多名,外籍教师100多位。学校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学校设有首席教授、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众多优秀人才。

科学研究

学校致力于以创新为引领,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研创新。学校教师以经济、管理、法律等社会科学为主线,以现象把握为基础,推崇理论和实践互动的研究方法,涵盖了宏观经济、区域经济、金融投资、国际贸易、会计、管理、法律等众多领域。学校还拥有一批优秀的研究机构,如国际商法研究中心、社会保障与退休金研究所、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等。

国际交流

学校重视与国际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和香港、澳门地区高校开展了广泛的学术合作、人才交流和教师互访项目,建立了良好的国际交流渠道和合作平台。2020年,学校开展了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本科招生。

校风校貌

首经贸教师和学生秉持科学、民主、务实、创新精神,将“勤奋、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深入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育人中,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全员育人。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校园,数字化、智能化的多媒体教室设施配备齐全。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将继续秉承“求是创新、博学善思”的校训,努力为祖国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简称“贸大”,是教育部直属,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6年,前身是全国商品经济学二级学院。经过60多年的发展,贸大已成为国内经济管理领域享有盛誉的高等学府。校园占地面积560亩,校内拥有学生宿舍、教学楼、行政办公楼、体育场馆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截至2019年,学校有本科生1.8万余人,硕士研究生3.3万余人,博士研究生近1000人。

学科优势

贸大的学科覆盖经济、管理、法律、文学、理学、工学等多个领域,其中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导。学校设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理学、工学等六大学院和两个研究院。学校本、硕、博教育实现了全覆盖,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团队和完备的师资队伍。学校连续多年进入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及第一批创建硕导工作站、博导工作站,高水平研究团队等多项优秀教育品牌。

师资力量

贸大的师资队伍庞大而高水平,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10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达70%以上。教师团队中既有 past-p0|知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法律学者、文化精英等高级人才,也有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海归学者、优秀中青年教师。学校秉承以“师之为人”为师魂,始终坚持质量立校、师资为先的办学方针。师资队伍的不断完善,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国际交流与合作

贸大注重国际化办学,与世界各地众多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学校与美国布朗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与联盟关系,同时也与德国、荷兰、加拿大、日本、新西兰等数十个国家的高校开展合作项目。学校每年都会向国外派遣大量的教师和学生,同时也欢迎国外师生前来交流访问,以拓展学校的国际视野和交流平台。

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

贸大拥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活动。学校每年举办大型文艺汇演、读书节,举办艺术、文化、体育、志愿等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学校配备了人文讲座厅、校史馆、校友中心等文化设施,不断传承和弘扬贸大优秀的校园文化。众多的社团组织使学生们可以在大学期间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实现自我价值。

总结

贸大作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已经成为国内经济管理领域享有盛誉的高等学府。学校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推动了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贸大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不断深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拓宽国内外交流合作渠道,加强顶尖学科建设和基础研究,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