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创作挑战赛一晃又到了年底,想想明年开年就满55,按老规可以退休了。回首1990年毕业于湖北大学地理系毕业后,参加工作,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了。工作期间,深感学识浅薄,急需回炉深造。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般勇气,已经36岁的我,2004年离职去武汉,在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前身曾为地理系)读了个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006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时, 受黄冈师范学院领导邀请回校工作并创建地理专业,在政法学院任教。听领导讲,我回来之前,政法学院就曾组织材料,提交地理专业申报未获批准。看到领导递给我之前的申请材料,的确不太符合要求。因为,地理专业比较特殊,文理兼有,上自天文学,下到人文社会科学,无所不包。另外,申办地理专业,除了必要的基础材料外,需要对地理专业即将开设的每一门课程的,都要落实到专业的教师。
像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等等,是颇需专业知识才能上好的课程。自己学校没有师资力量,就必须就近在黄州找到相关的科班专业出身的,聘请他们来学校上课。光请外援还不行,还得在学校里挖掘相关的师资力量。比如说,植物地理学,可以在学校里生物学院找到相关的老师,水文学或者是土壤地理学等,也可以在化学学院请。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令人意外且非常高兴的是,在学校上课课余时,偶然的和教务处的教学管理教师一次交谈中,得知她的先生(也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正在武汉大学进修学习,在读地理信息系统的博士。
另外,为了能将申报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材料准备得更规范,还到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科技学院等学校向地理同仁请教学习。从准备材料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教学计划的设计到教学任务的安排,都一一落实,地理专业得以顺利申报成功,并于2008年开始招生。当时,因为学生刚招进来,自己能上的课不多,因此在教务处申请全校开设了易经浅讲选修课程。之所以称为浅讲,确实是易理、象数等等博大精深,我只略知皮毛,加上高校的政治要求比较特殊,有些内容不便涉及。但是讲易理象数,不能不讲流传甚广的周易预测术。因为课时有限,往往也是讲个大概,并举几个例子。
曾经在给全校选修课的学生讲授梅花易数按时取卦的方法时,记得还是在南校区博学楼讲授,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点点板述,边画边讲。一般讲到什么内容,就举例告诉大家如何应用。运用周易预测有一个原则,不问不占。在黑板上要跟同学们举例演示时,自己心里就在思索我们学校的地理专业究竟会怎么样发展? 当时灵机一动,把自己心里的问题提出来,根据按时间取卦的方法,即兴推演出水山蹇卦。稍懂易理的知识分子,都知道这个卦的含义,不用在此赘述,对卦词的理解可能也会千人千解。但是现在仍清晰地记得,当时跟同学们讲,个人理解这个卦义所示,是对所问的地理专业在我们学校的发展虽然会比较波折,但是会越来越好,犹如一句诗所云: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正如神奇的易理所讲,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后来,地理专业在我校的发展过程还真的如同这个卦所示,极具戏剧性色彩。最初由政法学院创建的地理专业,归到生物学院管理;不久后,又转到商学院,2012年底与商学院的旅游专业一起合并,成为独立的学院,起始名称为旅游文化与地理科学学院,现改名为地理与旅游学院。当时,学校的同事见了我,跟我开起了玩笑,称人家周游列国,你们周游列院。现在的黄冈师范学院的地理专业,已经从最初招收的首批三十二位学生,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地理专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到现在已有省级优师生(两免一补)和市级优师生,师资力量也越来越雄厚,未来前景向好。回想起地理专业创办之初,到现在已有十四周年,真是令人感概万千!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