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名片
姓名:黄潜锷
毕业学校:揭阳市惠来县惠城镇墩南小学、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
高考分数:全省理科前20名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特长爱好:足球、阅读
座右铭: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学霸故事
黄潜锷:勤奋把我送到了清华大学
2018年7月17日,黄潜锷收到了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来的短信,他已被清华大学录取。黄潜锷很平静,作为广东省理科成绩前20名考生之一,被心仪大学录取在他的意料之中。
勤奋、刻苦,这是父母、老师、同学对黄潜锷的一致评价。高中3年,黄潜锷的成绩实现了从年级80名左右到20名左右,再到高考广东省理科前20名的提升,“我没有比别人聪明,只是比别人勤奋。是勤奋把我送到了清华大学。”黄潜锷说,自己坚信“天道酬勤”,所以在高中3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对于黄潜锷而言,时间最为珍贵。每天早上6点半前起床,腾出睡懒觉的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他坚持了十几年的习惯,寒暑假亦是如此。“一个人如果能够坚持早起,那他就不会懒惰。”黄潜锷说,他将继续把早起、勤奋的好习惯带到大学,“我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
踢4人足球的球迷
高考结束后,暑假对于黄潜锷来说轻松而快乐。和其他球迷一样,他“疯狂”追了整届世界杯比赛,一场没落下。
4年前的巴西世界杯让黄潜锷爱上了足球这项运动。他从小对战争题材故事很感兴趣,而足球被称为和平年代的战争,让他觉得非常有意思。“我觉得足球这项运动上场比赛的球员比较多,可以踢出战术的感觉。”
黄潜锷爱看足球,也爱踢足球。“但我从来没有踢出战术的感觉,也就4个人踢,哪里来的战术?”他笑着说,因为身边喜欢踢足球的朋友不多,所以踢球也只能“踢着玩玩”。每周,他会在体育课上和其他3名同学一起踢踢足球,放松身心。
4年前的巴西世界杯还让他认识了自己的足球偶像——米洛斯拉夫?克洛泽。黄潜锷说,大器晚成的克洛泽创造了个人在世界杯决赛阶段攻入16球的纪录,位列世界杯历史总射手榜榜首。他的勤勉和踏实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在高一时,因“起跑晚”,黄潜锷的成绩在年级里并不算特别突出。黄潜锷还记得,高一第一天晚自习,他拿着崭新的教科书准备预习,却发现不少同学已经在做较为后面的单元习题。“当时我真的被吓到了。果真,这样的起跑点落差,让我在高一的第一次考试中考得并不理想。”
为了追上同学们的步伐,黄潜锷奋发学习。从高一年级排名80名左右进步到高二年级排名20名左右,再到高考广东省理科前20名,黄潜锷靠着自己的勤奋实现了“逆袭”。
读史使他早起

黄潜锷不仅是一位球迷,更是一位书虫。受父亲黄振桂的影响,他从小便喜欢阅读历史方面的书籍,《史记》《曾国藩家书》等都是他的最爱。
“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黄潜锷说,他从历史书中领悟到很多智慧。高一时,自己虽然努力,却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有些压抑。在阅读史书中,黄潜锷又渐渐调节了心态,“胜败乃兵家常事。”
黄潜锷还记得,调整好心态后,他每天早上早早便去到教室,一边啃面包一边学习。中餐去食堂,十分钟之内迅速吃完后,几乎是跑着回到了寝室开始写作业。当时的他没有睡午觉的习惯,觉得会浪费时间。凭着这样一股韧劲,上了高二,黄潜锷渐渐适应了高中学习生活,跟上老师的节奏,成绩保持在年级前20名。
读历史书不仅让黄潜锷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启迪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黄潜锷说,父亲最喜欢的历史书是《曾国藩家书》。从他幼时,父亲便以该书提到的“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为要求,敦促他每天早起。
十几年过去,黄潜锷一直保持着每天早上6点半之前就起床的好习惯,寒暑假亦是如此。“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坚持早起,让我养成了自律、勤奋的好习惯。”黄潜锷说。
再简单的错题都必须抄一遍
“学习上我还是比较‘流俗’的。如果非要说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可能是我比较能坚持。”谈及高考取得高分的原因,黄潜锷说。
黄潜锷的母亲曾素玲还记得他“抱书看病”的往事。黄潜锷读初中时,曾因发烧从学校到医院打吊针,生病的他坚持带着书前往,边打吊针边看书。“医生当时一直夸潜锷学习刻苦,还趁机教育了自己的女儿一番。”曾素玲笑着说,黄潜锷学习十分自觉,从不用父母操心。
作为“别人家的孩子”,黄潜锷也曾为物理头痛。高中以来,物理是他最为弱势的科目。高三之前,他七八十分的物理成绩在潮阳实验学校理科重点班中处于倒数的位置。进入高三,黄潜锷便将查漏补缺定为自己高三的学习大方向,尤其是物理。
为了打败物理这只“拦路虎”,他从高三开始便重新整理错题本,记录自己做错的物理题,按照知识点归类整理,并一一标注自己具体在哪次考试出错。“就算是很简单、很基础的错误,我也一定会把它记载到错题本上,加强自己的印象,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再做错。”黄潜锷说。
经过高三第一学期的积累,黄潜锷的物理成绩已经提升到90分左右。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他在高三寒假又把第一学期的物理错题全部重新做了一遍,不断找相似的题目进行练习,总结经验和方法。
通过“反思错题+刷题+总结”,到高三第二学期末,黄潜锷收获了厚厚的一本错题本,也终于攻克物理难关。“面对弱势科目,更不能去逃避,要积极拿下它。”
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虽然正值暑假,但黄潜锷和父亲黄振桂一样,每天早上照旧6点半之前起床运动。黄振桂不是单方面要求孩子早起,而是言传身教、严于律己为他树立好的榜样。
“每天早起,就能有很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每天的第一秒钟开始勤奋,就不容易懈怠。”黄潜锷说,他把自己的暑假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午去练车,下午学习弹吉他、吹口琴,晚上则提前学习大学英语、高等数学。
母亲曾素玲说,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也会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除了要求他早起,其他方面,我们都是照着孩子的兴趣来,不会强求他。”曾素玲说,在黄潜锷幼时,他们曾尝试让他学习美术、书法,但他没有兴趣,便也不强求。“我们一直觉得孩子应该拥有快乐的童年,不应该给他们太多负担。”
而黄潜锷浓厚的阅读兴趣源自家庭的引导。曾素玲说,他们注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孩子的视野。
在黄潜锷幼时,父亲黄振桂经常带着孩子去图书馆并尽量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中。从黄潜锷读三年级开始,黄振桂就逐渐引导他阅读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并结合影视资料为他讲解其中的故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作品中的经典情节。
渐渐地,黄潜锷也主动把作品中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与父亲分享。“就是这样一种语言输入输出的活动,让孩子的写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黄振桂说。从黄潜锷读五年级开始,黄振桂又开始引导孩子看报纸,让他关注时事新闻,分享社会各个领域每天发生的点点滴滴。十几年来,黄潜锷养成了看书读报的良好习惯,视野越来越开阔、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水涨船高”培养优秀学生
“黄潜锷同学学习非常刻苦。到课室学习都是早来晚走,课间休息时间也经常和老师提问交流。”在班主任、英语老师卢飞的眼里,黄潜锷的好成绩和他的勤奋息息相关。
卢飞介绍,黄潜锷的英语语感很好,成绩也十分优异。对于要求记忆、背诵的英语知识点,他在每次测试都能排在班级前三。即使英语一直稳定在140分左右,黄潜锷在高三英语学习中也没有松懈过。
除了自身的勤奋努力,黄潜锷取得高考佳绩离不开老师们的付出。“我的物理比较薄弱,为了帮助我提高,物理老师下了很大的功夫。”黄潜锷回忆道,每次大考之后,物理老师会和他一起分析失分的原因,帮助他补足短板。每当他有疑问的时候,老师都会积极地为他解答。
在2018年高考中,包括黄潜锷在内,卢飞所带的班级有7名学生考上清华或北大。卢飞认为,学生成绩拔尖离不开班级重视整体管理。“我始终相信‘水涨’才能‘船高’。对待成绩发展各异的学生要同样地贴心关爱、严格要求。在我的班级,一个都不能少。”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卢飞采取了互助小组的形式,学生自愿组合同桌和小组,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正因为如此,后进生的斗志被充分激发,每年高考都会杀出几匹“黑马”。
此外,卢飞也十分重视寝室成员间的和谐相处。“我经常和同学们说,能分到一个寝室是一种缘分,一个宿舍就是一个小家庭,彼此之间应该加强理解,互相帮助。”同样进入高考广东省理科前20名的黄潜锷和宋宇星就是同一个寝室的上下铺兄弟。两人是好哥们,吃青椒炒肉这道菜时,黄潜锷只吃肉,而宋宇星只吃青椒。
学霸“秘笈”:
主动思考必不可少
文/黄潜锷
高考结束,我很开心自己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在此与大家分享我高中学习的一些经验。
对我而言,认真的态度是取得好成绩的首要因素。从预习到课堂,再到复习,我都非常认真,注重细节的处理。
预习的时候要通读教材,对教材涉及的旧知识,如果自己掌握不好,要认真查阅和补习;对教材中遇到的难点、重点要在教材上做好记号,等老师讲课的时候重点听。
课堂上,要认真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课上最好边听边记,遇到重点难点以及不懂的地方,要在教材旁边标记,课后再来研究记忆。
做课后作业必须认真专注。完成作业后,也可以做一些典型的习题,比如物理自诊断等习题集,巩固所学的知识。
除了认真的态度,主动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高中数理化的学习,填鸭式的方法不可能得高分,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在课堂上要主动思考,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通过预习,我们已经能了解课堂上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所以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要主动思考,看看老师讲课和自己预习的有什么区别,侧重点是否一致。
课后做习题也要主动思考,当遇到自己没有思路的题目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题。或者与老师进行交流,当你精心准备问题问老师的时候,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在老师解决完问题后,要回过头想一想,这个问题解决不出来的原因,然后尝试做一做类似的题,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的成果。
越临近高考,考生的焦虑情绪可能越明显。按我的经验,同学们可尝试“头脑整理”法,即把复习高考的所有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按照高考的考点做一个分类整理。
考前几天,同学们做练习时,要注重把控做题节奏。比如说语文的两个半小时,数学的两个小时,大概在什么时间做到什么地方,要做到心里有数。如果一张卷子中,你会做的题目能达到80%以上,就可以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心态了。
预告
明天与粉丝朋友见面的学霸是全省文科前20名、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学生郑康仪:《郑康仪:学习不是“做了就好”,而是“做好”》,敬请关注。
【策划】戎明昌 胡智勇
【统筹】陈枫 吴少敏
【记者】马立敏 实习生雷玥(署名除外)
【摄影】董天健 实习生吴诗
【校对】杨远云
【作者】 马立敏;董天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教育~广东教育搜索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