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初入社会,虽然面前有无数条可以选择的道路,但是心中必须要有自己的目标,任何一条路都可以为你的目标提供有效的价值!
我今年四十岁,不惑之年的80后,二本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一个最普通不过的本科生,所学专业当年更是被渲染的‘大有前途’。后来事实证明,所学专业大有前途指的是‘专业’。
工作方面,我自身没有背景、没有依靠,甚至没有优秀的外表。一切都是靠我自己用坚持与辛酸得到了今天还算满意的生活。
我从大学校园步入社会已经十六年时间。如今虽算不上真正的成功人士,但比起很多人来说也算是小有成就,也有自己温馨的家庭,有一个五周岁的活泼可爱、求知欲极强的儿子。
回想十六年职场生涯,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我的人生时刻都有不同的道路需要我进行抉择,甚至有两次摆在面前的道路全是死路,我依然要无奈的选择一条等待命运的安排,这两次也是我唯一向命运低头的两次(以后会写到,估计我的这两次经历任何朋友遇到都会无奈)。
2006年,毕业前夕,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02级本科生很多专业已经取消了分配制度),仿佛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变的焦躁不安起来,四年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一夜之间成为了我的痛苦回忆,甚至想到了高考前夕。
毕业论文答辩那天更是草草了事,好在顺利通过。不过当时我有一种错觉,我所在的生物工程专业,限定的‘不合格’名额应该在我之前已经被占满了,因为我当时貌似已经排到了接近最后才进行答辩,那时候负责论文答辩考核的六位老师明显精神疲惫、‘意识模糊’。
直到论文答辩结束之时,实际上我已经参加了四次招聘会,其中本院校内三次,最后一次是在“山东大学”校内,当然我所在的高校虽然比山东大学多了俩字,但只能属于二本院校之列。
正是这四次招聘会,令我尚未真正踏入社会但是却提前体会到了社会的残酷一面。
三次本校的的招聘会,第一场的时候我充分准备好了个人平平无奇的简历,甚至简历做得‘ 花枝招展’,但实际上简历内容没有一样可以拿得出手,所谓有班干部经验、有军乐队经验,在那些HR眼里不值一提。他们关心的是什么?
当我经过一个个公司的招聘台,当我投递出一份份简历之后,我听到了某药企HR拿着喇叭喊道:“只招优秀毕业生,非优秀毕业生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优秀毕业生必备的最基本的两个条件,一是四年优异的成绩,二是非常优秀的沟通组织能力。
也正是这句话,让我当时就将手上的数十份简历随便投到了那些招收医药代表、销售代表的桌子上。因为我知道,我校02级所有三千名学生,被评定的优秀毕业生也不到二百人,其中面对不同公司还要不同的专业。而我的专业不过只有十位优秀毕业生而已。
第二次和第三次我甚至只在现场转了一圈,就将简历交给了同学代为处理。最后一次在山东大学校内的招聘会上,我看到了与我同一届的一本院校的毕业生与实力和待遇明显提高了一个档次的企业。我记得当时也投了十份左右的简历,但是后来都杳无音讯。
论文答辩前夕,我接到了不下十个‘医药代表’的职位与一份临沂某发酵有限公司生产操作工的职位,说是职位,其实不过就是企业里面最底层的员工而已。
如何抉择?
这是我真正面临的人生第一次抉择,我咨询了父母的意见,他们让我回家考公务员,说是有关系。我的性格决定了我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因为我不愿意欠任何人人情,更不愿意让父母为了我欠下别人的人情债。
非计划经济时代,医药代表成为了市场所需,企业要想站稳脚跟,销售人员不可或缺,甚至需求量极大。所以医药代表、销售代表招聘的门槛很低(但不是没有),正是因为如此,我的大多数同学都成为了医药代表,当然行行出状元,我有两位同学在这一领域做的就非常出色。
而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在临沂的一家某发酵有限公司,是由国企改制而来。
我当时之所以没有选择做医药代表,并非我的语言及沟通能力不强,而是因为不喜欢阿谀奉承、低眉顺眼的姿态,更不喜欢这个领域内的潜规则。(这只是当年初入社会的想法,没有真正经历过生活的苦楚)
至于选择进入发酵公司成为一名一线的操作工,一是因为心高气傲,还有那句所谓的‘是金子哪里都发光’的‘至理名言’。最关键的一点是,那时候我已经对我日后六年内的职业做好了规划——我要成为一名生产类企业的优秀管理者(后来受到的打击颇多)。
这半年时间,我的工作是十二小时两班制,工作内容是维修、阀门切换、将提取沉淀的产品从几十吨的发酵罐、提取罐内冲洗出来进入烘干收粉车间。
这些工作与我所学的专业看似有关,但实际上每日的工作与专业压根就没有任何关系,每班十二小时的工作时间令我精疲力尽,白班还好一些。但是到了夜班却非常难熬,尤其是我进入公司后天气逐渐转冷。
晚上冷风在十五米左右的操作平台上无情吹扫,再加上那时年轻也有熬夜看书,甚至在网吧通宵玩游戏的习惯,有几次我险些掉入罐内,而我在那里半年时间见到过两次掉进罐内员工的惨状。
对于我来说,最惨的一次是,我站在罐顶拿着水龙头冲洗罐体,迷迷糊糊险些睡着,安全意识令我惊醒,但是却发现我站立的位置早已结冰。
而也在那一刻,我对我的选择发出了一声无奈的长叹,也从那一刻起我对我这一选择认认真真地总结了一次,其中不乏后悔与无奈。
但是我却从中吸取了一条有效的价值:无奈是必然的,后悔没有意义,我需要做的是重新审视我的计划有没有成功的可能!
然而,没过几天却因为各种原因,我还没有来得及重新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却不得不又一次做出艰难的抉择,其中包括感情、包括待遇、包括机遇!(后文会继续与大家分享)
……
而现在,我想知道,已经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朋友,正在面临第一次抉择的朋友,当你们遇到人生第一份抉择的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当你们做出决定得到了不满意的结果之后,有没有后悔过?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