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眼界今天终于把10几年前的老QQ号密码找回来了,翻看以前的日志,看到一篇2007年底在海口的游记,重新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
我去的是位于海口石山镇的马鞍岭火山口。它算是海口石山火山群地质公园一个标志性景区了。公园里到处都是万年前火山冲击留下来的火山岩。其主要景点是在公园最顶部的风炉岭火口。这是以前火山喷发后向下塌陷的一个大坑。风炉岭火口就在坑底,四周都有向下铺设的石阶,当然也是用火山岩铺的,可以到达坑底。但因年代久远,现在坑底火口已经因塌陷而被封住了。公园里有各种各样的火山岩石,和前人用火山岩做的各种石器劳作工具,如石碗、石盆、石缸、石磨、石桌、石椅、石鼎等等,还有一个大型的是前人用来挤榨蔗糖用的石器,叫什么名字也记不清了。公园里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我第一次认识了野菠萝,第一次看到了木瓜树,第一次看到了漂亮的三叶梅……这儿总的来说还不错,就是感觉小了点,一会就逛完了。
从公园出来的时候,因为感觉还早,我就问了一下看门的大爷附近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老大爷说附近有个古村落,叫荣堂村,村里有七二洞和仙人洞等,离这约2公里远,那地方还不错。这里所谓的洞其实就是熔岩隧道。火山熔岩流过时,岩流表面首先冷却,固结成为外壳。而内部熔岩继续补给流出,不断外流,最后排空成为一条条的地下“通道”。
图片来自网络
我顺着公园前面的山路往古村落的方向走。刚走不远,就看到前面路两边躺着一大片小牛犊。我大约数了一下,差不多有十多头。他们好像正在山路上午休,一个个悠闲自在的。有一个甚至躺在山路中间,任那些轿车、卡车、三轮车在它身边疾驰而过。而它竟对此不屑一顾,摆出一副“我的地盘我怕谁”的样子。我看了直想笑。真是好久没看到这些东西了,乍一见到觉得特亲切。就连那久违的牛粪味都让人忍不住想停下来多闻几下。 最后经过七折八拐,不断向当地人问路,最后终于到了七十二洞及古村落。
图片来自网络
07年去的时候,这些洞都还没有开发,也没人管理,只有村里的一个老大爷在洞口收点钱,并给游人准备火把等东西,也帮游客找村里人做导游。老大爷给我要了5块钱算是门票。我又花2块钱买了个火把。火把是竹筒里装满媒油,然后向棉花什么的塞起来做芯。这时,一个跟在我后面的小男孩向我伸了一个手指头,我不明白什么意思。旁边一个小女孩说他不会说话,是他从村外把我带过来的,要我给他一块钱的带路钱。我就给了他一块钱。他接着又伸出一个手指头,我就又给他一块钱。后来想想,觉得挺逗。我和他在村外约200米的地方相遇。他好像看出我是来游玩的,就朝前方指了指,冲我一点头。我莫名其妙的也向他点了一下头,就接着向前走。他就在后面跟着。我当时还纳闷他跟着什么意思呢。原来是给我“带路”。哈,有趣。我刚给那个男孩两块钱,又一个中年妇女一瘸一拐的走过来,一边冲我伸手,一边冲我喊着两个什么字。我当然听不懂她的普通话。那个小女孩给我“翻译”说,她说她“穷苦”“穷苦”。意思是让我给他钱。我就装作没听懂的样子,没理她。当地村民说的本地方言我一点也听不懂,只有那个上小学六年级的小女孩普通话还算流利。所以我就叫她给我做翻译和导游,让她领我去七十二洞。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熔岩洞都是天然形成的,当时都还没有开发,所以里面到处是乱石,地面也极滑,极不平整,又黑漆漆的,极不好走。而且里面到处是游人扔的白色垃圾,是火把照耀下唯一的“亮点”。我们又走进一个熔洞,小女孩说里面太黑了,一个火把走不到头的。我看也都差不多,没什么好看的就退出来了。我听说还有一个较有名的仙人洞也在附近,就又多买了一个火把让小女孩带我去。(这时,那个瘸脚妇女又过来给我喊“穷苦穷苦”,只好给了她2块钱。)我们大约走了五六分钟的样子,在村外的一块荒地里找到了仙人洞。这儿和其它熔洞也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更大更深一些,内部结构也更复杂一些。因为里面实在是太黑了,我两支火把并在一起也只能稍微照前面一小片地方。后来,我看小女孩有点害怕了就带她出来了。因为我还要去她们那个古村落看一下。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门匾)
一进古村落那个窄窄的大门,我就愣了。这是个村庄吗?倒像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院子,里面紧紧地盖着一间一间的小房子。里面全是用灰黑色的火山岩石垒起来的。乌黑的村间小道,乌黑的小围墙,乌黑的小院子,乌黑的小矮房。每家每户都围成一个小院子,就那么一家一家密密的紧挨着。两家围墙之间是用火岩铺的小道,算是村里的路。每条都窄窄的,好像顶多有二尺左右的宽度。我就没怎么发现有宽度超过一米的道。村子里可能有些人搬到外面去住了,空了许多房子。
我看到路边有长长的塑料水管,就问小女孩她们怎么吃水。她说她们现在是政府供给水。她们这儿到处是火山岩,渗水很快,地面上很难有积水。村民们都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种马铃薯,还有一个好像是叫姜薯,还是叫什么薯的,我记不清了。如果种水稻的话,不能在村附近种,要去离村很远的地方才可以。像小女孩家这样,家里没有几个壮劳力,就懒得跑那么远种水稻,只是在村附近种些薯类作物。我知道海南农村还不太重视教育,就问小女孩准备上学到什么时候啊。她说她们这儿上到初三就可以出去打工了。问她为什么不继续上。她说,农村人,没钱,不像城里人。她们这儿除了种地,没有什么其他的收入来源。且这儿每家的孩子又多。很难一个个都供得起的。像小女孩就姐弟五个。她说她们家亲戚有的最多有八个孩子的。她们村最多有生九个孩子的。这就像很早以前我们老家那儿一样,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当时小女孩告诉我,明年她们这个古村落就要开发了。村落一开发,她们村里的人就都要搬出去。显然有的愿意,而有的是不愿意的。小女孩说她爸爸就不愿意搬。我也是农村的,所以我理解。农村人,尤其是农村老人,一般对他们的“穷家”感情很深。就算你在外面给他们盖一座大楼,他们也不一定愿意舍弃自己那间小破屋。“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啊!” 再说了,我就纳了闷了。开发古村落,非要把古村落的村民赶出去吗?把村民都赶走了,留一堆石头房子,开发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是赶走村民,再招来些做生意的,把村民的房子都改成客房、饭店、商铺、酒吧、舞厅、茶社等,把城市里一切现代化的东西都搬到这个村子里,再找些对古村落一知半解的导游来这里讲东讲西的?如果真是这样“开发”,那这个古村落就废了。我也决不会再来这样“开发过的”古村落。 我和小女孩开玩笑说,你们这儿就要开发成旅游区了,你可以去学旅游考导游啊,可以在村子里给人做导游。她笑着说,她们村子明年就开发了,而她明年还很小呢。她告诉我她喜欢跑步,长跑和短跑,她想考一个体育的学校。她说她下午还要上体育课去跑步呢。我笑笑,觉得这小女孩挺可爱的。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我在古村落也没怎么逛,简单转一下就出来了。在村里见到了小女孩的奶奶,给了她几块零钱。又付给小女孩一些“导游费”,身上就只剩下两张一百的了,零钱全没了。我告别了小女孩、老大爷和那个瘸脚的妇女,去镇上搭车。那个哑吧小男孩还坐在村口,看到我要走,直向我挥手再见。然后又伸手向我做了一个夹烟的动作。我一笑,又给了他一支烟。他的妈妈,那个瘸脚妇女在后面直嚷嚷,当然我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只知道她是在骂她儿子。那个小女孩告诉过我,如果那个男孩向别人要烟抽,她妈妈会骂他的。我自己也点了一根烟,冲小男孩笑了笑,转身走了。
注:2007我的手机好像还没有拍照功能,当时只是随意出去转转也没带相机,所以没能拍照片,文里照片都是网上找的,比10多年前要光鲜的多,最憾之事[捂脸]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