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突破争一流,建设河南副中心,我该怎么干——一把手访谈

南阳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刘荣英

刘 荣 英

南阳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您对此怎么看?

南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南阳发展的重大机遇。南阳理工学院既倍感振奋,也深感重任在肩。

历史长河不息,时代考卷常新。1987年,作为“科教兴宛”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南阳大学应运而生。2004年,南阳理工学院升本, 2016年,成为河南省应用技术型示范校,走在了省内乃至国内同类高校的前列。35年来,南阳理工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渐强,社会声誉逐年攀升。今年是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起步年,也是学校内涵发展与层次提升并重的关键年。把南阳人民自己的大学,办成南阳人民满意的大学,既是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时代要求,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我们认真开展“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弘扬“不甘示弱”南工精神,践行“立本立真立特立新”的办学理念,以新观念、强能力、硬作风,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在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这盘大棋中,南阳理工学院将会发挥什么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大学兴则城市兴,大学强则区域强。南阳理工学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对标省市党代会部署,全面融入副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一支点一阵地三基地”,深化“融入南阳”战略,增强“服务南阳”能力,提升“贡献南阳”水平。

首先,“一支点”,就是打造南阳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支点,提供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支撑。要实施重点平台建设、领军人才引进培养、智库建设和创优争先等四个行动。在现有20多个省部级平台的基础上,新建一批契合南阳产业发展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站在助力南阳人才强市战略的高度,新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继续办好郑州大学南阳研究院、南阳大数据研究院等,新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续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南阳产业发展研究院等智库平台。发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等影响和效应,在河南省和全国同类高校发展中走在前、做示范。

其次,“一阵地”,就是打造南阳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支撑。一是尽快建成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优化豫西南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体系。二是优化调整学院与学科专业,紧密对接河南省、南阳市产业布局,重点做大做强工科,积极发展特色学科;培养更多“爱南阳、基础牢、强实践、勇创新、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三是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紧紧围绕南阳各县区产业特色,加快与县域、产业、企业等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服务支撑县域经济“成高原”。四是提升社会培训服务能力,高水平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

再次,“三基地”,就是打造南阳地方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基地,提供高水平的技术进步支撑、文化支撑和开放交流支撑。企业转型升级方面。要实施一县一技术服务中心行动,做实“家门口”“编外的”研发团队,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对接南阳优先发展的20个重点优势产业链,锻造“企业离不开”的科技平台。实施科技人员派驻开发区行动,实现各县区省级开发区全覆盖。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实施地方文化保护传播行动,办好张仲景医史博物馆,推进玉雕文化、渠首文化等的系统整理与保护,为南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添彩助力。对外开放交流方面。深化与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等校际合作,发挥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联盟、南阳中日文化交流中心等平台作用,招收更多境外留学生,引进更多外国专家,探索成立海外分校,构建宽领域、多形式的开放新格局,更好服务南阳对外交流与合作。

总之,南阳理工学院将始终牢记“科教兴宛”办学初心使命,加快建设代表南阳形象、河南领先、国内一流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在支撑引领地方发展上走在河南省同类高校前列,在内涵式发展上走在全国同类高校前列,为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贡献“南工力量”。

编辑:沙 莎

监制:冯京蕊、顾世创

总监制:毕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