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正在大规模推进,随着改革的推进,有些事业单位将会转变成企业经营,原来事业单位里的自收自支编制人员怎么办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自收自支编制:

自收自支编制也属于财政供养,很多人员是本单位根据业绩核发工资。按照规定,事业单位的编制类型有三种,分别是全额事业、差额事业和自收自支。这三种编制中,全额和差额编制属于省级编制部门管理的编制,编制的总数相对确定。自收自支编制属于地方自行核定的编制类型,这类编制只需要市级以上编制部门备案就可以。

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改革后,自收自支编制将会被撤销,不允许地方政府自行核定自收自支编制。由于使用自收自支编制的部门都有经营性质,下一步改革中,这类事业单位将会变成企业单位,实行自负盈亏。

人员怎么安置:

原来的全额或者差额编制人员,会被分流到其它事业单位,自身的待遇和编制不变,利益不受影响。自收自支编制将会撤销,人员自谋职业,或者经签订劳动合同后继续做原来的工作。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改革是大势所趋,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可能有些微调,但是总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