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26日到今年1月22日,省委巡视组对娄底市娄星区进行了巡视。娄星区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强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及公交一体化建设,解决群众出行难题。

“出门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啦!”望着家门口全新的沥青路,娄星区万宝镇匡家村村民罗芳笑弯了眼。

匡家村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薄弱。以前的通村公路路窄、弯多,路面坑坑洼洼,破损严重。一到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走。罗芳的小孩在万宝芙蓉学校读小学,每天她都要骑摩托车接送。两三公里的距离,她要花上十几分钟,走得特别小心。但好几次下雨天,她还是摔倒了。

以前那个路很烂,拐弯地方也不宽,我们村民出行,小孩读书都不方便,下雨就是一身泥。

出行不方便,村民们盼望着能有一条宽敞平坦的好路。

省委巡视组进驻娄底市娄星区后,对当地城乡公交一体化提出整改意见。近年来,娄星区扎实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开通了多条城乡公交线路,但“城乡公交一体化6个乡镇全覆盖”这一目标并没有如期兑现,有的村没有通上公交车。

针对巡视反馈问题,娄星区全力进行整改。全区拟开通18条城乡公交线路,目前已经开通了17条,仅剩113路高铁南站-匡家-白晃线暂未开通。这条城乡公交线路全长15公里,因路面破损严重、安保设施不到位等原因,完全不能满足公交通行的条件。对此,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整改措施,计划筹集资金1300万元,进行道路改造,开通公交车。

罗芳正是这条道路沿线的居民。自从机械设备轰隆隆进场,她每天都要到路边看上几回。原本破烂的窄路一点点拓宽,凹凸不平的路面慢慢变平整。就在上个月,家门口的路段铺上了沥青。罗芳逢人就高兴地说,下个月底整条道路就可以改好了,等到11月底,全线就能通公交车了。

出行、接送小孩、老人出去都方便很多。路修好后,整个匡家村形象也会改变很多,往好的方面发展。

畅通的道路,往返的公交,让人走出去,也带人走进来。

S543杉山镇-双江生态文明样本路在绿水青山中蜿蜒穿行,串联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贺国中故居、洪家山森林公园、花溪谷玫瑰基地,是一条文化旅游之路。在沿线的双江乡农新村,返乡创业的贺桃雄开了一家休闲生态农庄,集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民宿等于一体。平日里,不少人开车或乘坐公交车来这里体验低碳生活。

周末和节假日游客比较多,最多的一天2000多人,我们这样一个农庄从来没有达到这个数量,营业额也是逐年增加。

在这次巡视整改中,娄星区交通运输局按照娄星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双江乡比较偏远的4个村增设了近10个公交站点,增加了两条公交线路,让“门前沥青路、出行公交车”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同时,加强道路绿化管护,道路两侧种植苗木花卉,打造旅游线路,带动产业发展。

双江乡党委书记刘剑平:出行坐公交到城区,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7点半都有车坐,车次比以前中巴车多,价格又便宜,老年人可以免费出行。很多村民自己种的农产品,一车到城区就可以卖了,就是一两百块钱的收入。另外,游客一多就带动产业发展,现在双江乡十个村基本上每个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

娄星区委紧扣巡视反馈的4个方面16个问题,逐条讨论、反复研究,细分为50个具体问题,逐个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截至6月30日,巡视反馈的5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0个,基本完成整改15个,长期整改5个;巡视移交的14个立行立改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巡视移交的866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

娄底市娄星区委书记李彦文:巡视整改出发点在群众,落脚点也在群众。区委将牢牢扛住这一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来源:湖南电台《清风侠在路上》

记者:钟林

主播:晨光 监制:赵庆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