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开工和投用公交场站6处;结合市民出行需求、市区步行街改造、地铁及综合客运枢纽衔接等需求,优化调整公交线路80条。项目采取市财力投资、片区开发配建、地块综合开发等多种模式推进,不断完善公共交通基础配套设施。同步优化线网布局,提高公交线网覆盖率,重点解决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等部分热点难点区域公交出行问题。
小区居民为家门口的公交车点赞。
人物:高振瑞
身份:退休职工
实在是太方便了!家门口就能坐上公交车,替我们解决了出行难题。
家门口通了公交车,下了公交车直接换地铁,如今这样的公共交通换乘方式已成为不少市民出行的重要选择,不断完善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和持续优化公交线网,为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带来了切实的便利。昨天,记者来到了城阳区双埠馨家苑小区,看到这里的居民们坐上家门口的公交车,三五结伴出行购物,脸上挂满笑容,由内而外洋溢着喜悦。
/ 百姓故事 /
家门口终于通上公交车
一条公交线路直通到家门口,让出行难、乘车难这个困扰着小区居民出行的难题得以彻底解决,每一名双埠馨家苑小区居民的心里都乐开了花。“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社区回迁到现在的双埠馨家苑小区。回迁后,小区附近没有公交车站点,最近的公交站要走30分钟才能到,出门很不方便。”今年70岁的退休职工高振瑞告诉记者,社区里共有1500多户居民,其中一半以上是中老年人。很多年轻人出门上班可以开车,而像他们这样的老年人,平时想自己出门又走不了太远,很多时候只能窝在家里,连赶集买菜都很不方便。“很多人接送孩子上下学也是个麻烦事,儿子女儿如果忙起来上班没时间,家里老人出门接送孩子就变得很困难。”高振瑞说。
为了满足市民便捷化公交出行的迫切需要,市交通运输局与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公司多次到现场分析研判、实地勘察,了解站点情况和居民诉求,通过线路优化调整,今年6月底,115路线作出优化调整,将线路从双埠小区延长至双埠社区,向西延长6公里,增设双向11个站点,填补了公交服务盲区,进一步扩大了公交线网覆盖范围,同时调整后的线路与地铁线及多条公交线对接,为老百姓出行带来了切实便利。
通过手机查看发车时间
“现在家门口通上了公交车,我们周边六七千人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生活也发生了大变化。”谈及115路线调整后的感受,高振瑞一脸欣喜地告诉记者,“坐上家门口的公交车直接就能去赶大集,大家早晚还能坐公交车去接送孩子上下学,比以前每次只能打车出门,一趟就省了十几块钱,真是又便宜又方便。”
高振瑞告诉记者,现在他们还可以通过手机上的智能公交客户端查看公交车发车时间,大家只要在家里看好时间,按时下来等车就行,再也不用冬天在寒风里提前到站等车了。
“在早晚高峰期时段,我们安排调度平均每15分钟发一趟车,平峰时段保持平均25分钟到30分钟发车的频次,最大化方便附近居民出行。”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付卫华介绍,115路线优化调整后,与912路线有两处对接,在解决双埠馨家苑小区居民出行难的同时,还解决了出行慢的问题,缩短了换乘时间。此外,115路线路沿线经过地铁1号线站点,与地铁实现了换乘接驳,高效地畅通了社区居民到城区的路途,真正解决了居民出行难题。
公交接驳地铁出行更便捷
在解决市民出行难题的同时,今年全市公交线路不断优化与地铁衔接,实现公交、铁路、地铁“三网融合”。城运控股集团城阳巴士公司613、644路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后,大大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尤其是两条线路同时接驳城阳火车站,极大完善了公交配套。
随着地铁1号线贯通、流亭国际机场整体搬迁,613路公交路线沿线客流持续呈下降态势。为进一步方便银河路沿线对接地铁出行,降低重庆北路、长城路沿线公交重复度,今年6月30日,城运613路优化调整至夏庄片区,填补了这一区域的“公交盲区”。这条连接着城阳区东西的公交线路,不仅途经诸多小区、地铁站、城阳火车站,还串起各大集贸市场,居民上班、购物变得更加便捷。
家住城阳区东古镇的陈女士便是这一路线调整后的受益者。“自从613路优化后,我在家门口就能坐上车,直接转乘地铁1号线,每天去上班的通勤时间大大缩短。”陈女士笑着说,自己每天要坐车去台东上班,因为距离远,每天上班总要花费很长时间。尤其是从家到地铁口还有一段距离,以前总是打车去地铁口,然后才能换乘地铁。现在自从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她每天再也不用多花钱打车了,一天就能省下几十元。
/ 部门探访 /
创新优化公交线网 解决出行不便难题
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根据市民出行规律和出行需求,结合地铁线网等情况,合理调整公交线路走向、运营时间和公交站点位置,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公交线网,较好解决了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区域公交出行不便问题,提前超额完成今年“市办实事”目标。
其中,针对“群众出行难”问题,多方协调完善基础设施,方便市民出行;针对“地铁出行不畅”问题,强化公交和地铁衔接,方便市民换乘;针对“企业通勤不便”问题,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方便企业员工出行。前期,崂山区松岭路周边企业反映职工上下班通勤不方便,市交通运输局接到相关诉求后,积极会同公交企业走访松岭路沿线企业,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线路运行方案,并于5月28日开通海大崂山校区至北宅停车场的摆渡区间线路。该线路开通并实行“多点对一点、一点对多点”的创新服务模式,极大改善了周边企业员工通勤条件。
今年以来,全市通过建设公交场站和优化公交线路,进一步缓解了相关热点区域公交车辆夜宿城区道路问题,完善了公交配套设施,较好解决了中韩、高昌路、郑州路、火炬路、城阳火车站等市民反映热点难点区域公交出行问题,降低了松岭路、重庆南路等路段公交线网重复系数,提高了公交运行效率。
今年10月,我市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实地复核验收。12月,交通运输部对包括青岛市在内的97个达到绿色出行创建目标的城市名单进行公示。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结合地铁新线开通,持续深化常规公交与地铁衔接,不断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资源利用效率和运行效率。
/ 数说变化 /
2022年,市交通运输局将“推动开工和投用公交场站6处,优化调整公交线路80条”工作列入市办实事。目前,公交场站项目按计划完成,其中甘泉路公交场站已于上半年开工建设,目前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其余5处公交场站已投入使用;已优化调整88条公交线路,119个小区居民受益,超额完成今年“市办实事”目标。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刘文超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