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的历史
闽南师范大学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一所综合性师范大学,成立于1954年。起初,学校命名为闽南民主师范学校,后更名为闽南师范学院,最后于2007年升格为闽南师范大学。学校创建初期,就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具有较高综合实力的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的特色
学校始终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体,注重基础学科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其中,音乐学、体育学、美术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学科和专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还与当地政府、企业进行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践经验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学校的发展与成就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已成功承担了多项国家与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级科技奖励,学校还成功举办了多届全国性学术会议,为学科繁荣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校园文化建设
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学校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项目,如校园电影节、文艺汇演、艺术节等。学校还大力开展学生社团与组织活动,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艺术、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学校国际化水平
学校在国际化交流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校与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了教学、科研、文化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此外,学校还成功举办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文化交流活动等,大力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未来发展与目标
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师范教育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实际应用才能的专业人才。同时,学校还将优化学科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努力成为国内知名、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师范大学,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简称“闽南师大”,坐落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海澄路1号。它是一所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和省属“省千人计划”高校之一。学校起始于1954年的泉州师范学校,1984年更名为闽南师范学院,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立项,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高校。2012年,正式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
学校概况
学校占地面积2366亩,校舍建筑面积87.4万平方米。校内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包括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等,并设立了多个实验室和实验室中心,如文学院语言文化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楼、艺术与传媒学院多功能艺廊等。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总馆藏量达205.6万册。此外,学校还配有运动健身设施和生活设施,如游泳馆、体育中心、学生公寓等。
学科专业
闽南师范大学设有18个学院,开设58个本科专业、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学校的文学、历史、哲学、教育学、生态学等学科,一直处于福建省领先地位。此外,闽南师范大学还拥有一批特色学科,如新闻传播学、戏曲与表演学、南洋研究等。
师资力量
闽南师范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近20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400人。学校聘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和专家为学校教师。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等多项人才荣誉,学术影响力和实践经验丰富。
社会服务
闽南师范大学一直秉承"厚德博学,力行报国"的校训,以服务为宗旨,为国家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学校积极与政府和企业开展合作,打造富有特色的"产学研"项目,推广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剂,为地方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供应。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多个社会公益和文化传承项目,例如“文化中国·四海同风”、教育任务担当等。
校园文化
闽南师范大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倡"文化兼容,向上向善",学校内有山、水、林、花四大景观区,各种文化活动不断。学校社团众多,学生自组文化团队活跃,代表性活动有"星空影视"、"小剧场"、"众志成城"、"飞跃"等文化品牌。此外,学校还注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每年会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如"小小志愿者"、"青春公益行"等。
结语
闽南师范大学是一所优秀的高校,她不断发扬自身优势和特色,努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学校的未来前景非常可期,相信她会更加顺应时代,更快步进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社会和祖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闽南师范大学:沉淀百年,砥砺未来
闽南师范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908年的福建儒林书院,是福建省地方本科高校,也是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计划”选定高校,入选“中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师范教育人才培养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坐落在“海上花园”——福建省泉州市华侨城,占地面积1131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16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开设本、硕、博三个层次的教育,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优美的校园环境。
百年“教书育人”精神
闽南师范大学承袭儒林书院“厚德博学、尚贤爱民”的办学理念,秉持“人文立校、品德育人”的办学宗旨,强调“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的校园文化,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具备高尚品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较强综合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不仅在福建省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声誉,更被认为是国内掌握闽南语言文化、推动闽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人才来源之一。
强大的师资力量
闽南师范大学拥有一支学风严谨、知识扎实、师德高尚的学术队伍。现有教职工近18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0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92人,硕士生导师45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1人、省中青年拔尖人才7人、省百人计划72人。学校拥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广泛涉及人文社会、应用科技、创新创业等领域。
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闽南师范大学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目前开设有5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法学、教育、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经济学10大学科门类。学校还设有14个硕士研究生授权类别,2个博士研究生授权类别。此外,学校还开办了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本科专业,面向社会的成人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多种类型和层次的教育培训项目。
文化氛围浓厚,社会责任制度完善
闽南师范大学以凝聚闽南文化为己任,其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深厚的闽南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传统的价值观,也吸引着各地优秀的学子来到学校。学校建立了全方位的学生工作体系,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学术修养、文化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深入参与全国和地方重大教育事业和国有企事业改革,为促进地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前景光明,引领未来教育发展
闽南师范大学位于“海丝”核心区,正面临着历史性发展机遇。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深度融入福建省乃至海峡西岸经济区和东南亚地区的教育、科技、文化发展,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强有力引领力量,为构建亚太地区人文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做出了重要贡献。
闽南师范大学一直秉承百年“教书育人”的传统,坚持“厚德博学、尚贤爱民”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高素质、多元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成为闽南地区和国内高等教育的一颗耀眼瑰宝。相信在学校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闽南师范大学将继续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