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

先秦时期的杂家名士李斯,为了表达对秦始皇所建阿房宫的赞美,写了一篇《阿房宫赋》,该文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天下非常之道,久自我闻矣。

“非常”意为非同寻常的、超越常规的。这里指秦始皇用尽心血建造的阿房宫规模之大、建造年限之短、建筑技术之卓越都在当时甚至至今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化奇观。作者李斯表示,这种非同寻常的奇观已经早已广为人知。

臣独不能以形寝庙,报之于天。

李斯在这句话中表示了自己不能亲身为秦始皇建造阿房宫,只好以文章颂扬、报答他的功绩。

陛下之建阿房宫也,何独列於凡庸之列哉?

这句话指出秦始皇所建的阿房宫非同凡响,不能被归为普通建筑物的范畴。作者表示应该以更高的标准来衡量它的价值。

游览宫中,仰观其数里之楼阁,俯察其罗绮之文装。

这句话描绘了作者游览阿房宫时的视觉感受——高楼大阁耸立,装饰十分精美。通过一个俯仰视角,表达了阿房宫的规模之大。

览夫巨观,而无窃视之心,非天子不览也。

作者指出,只有君主才有资格游览这种壮丽的建筑,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足够的地位和权力,无需担心别人的眼光。

若夫有容乃大,包藏祸福之门。

这里引用“有容乃大”一句古语,意为包容不同的声音可以创造出更广阔的空间。但这种包容也同时隐藏着风险和危机。

是故当防微而治之,厉色而畏之,慎言而思之。

这句话表达了李斯的警惕之心,他认为在包容的同时也要警惕它所带来的风险,要严肃对待,慎重措辞。

余观阿房之功,建地百里,千室万房,住无数人,据高而望下,皆为天下之称观。

这句话再次强调了阿房宫的规模之大,它占地百里,有无数的房屋,可以容纳无数的人,每一个细节都是世人瞩目的。

兵车既东,翼而南流于沮,盘旋而上,曲折而迷,觳觫而成迹。

这句话描写了作者所见到的阿房宫边上的河流及宫殿内部的曲折迷宫,这个迷宫设计巧妙,让人陷入迷惑和惊奇之中。

而有志者,经营水潦,踔厉奴仆,朝夕毕命,虽欲区区,至今为堤;而不骛功名,毕命其力,视死如归,实为大丈夫也。

这句话赞美了那些为了水利工程而尽力奋斗的普通百姓。他们不求功名,但视死如归,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丈夫。

故夫工役之务,犹甲兵之要也。至于夷狄,靡不因颜色以相攻擊者。宫闱之峻峭,不得为之难也。

这里作者指出,兴建大型建筑物和建造军备一样重要。对于敌人来说,一个城池的坚固程度可以直接影响胜负。所以建造宫殿的平衡、结构、美感都要达到最高程度的完美,以增强宫殿的防御能力。

并涧东之骊丘,共岩阳以为固。

这句话描绘了阿房宫所处的地势,不仅为东瀛涧畔之骊丘,而且与岩阳山相依相托,正因此组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天然屏障。

阿阁地势,厓然衔接,千仞曲折,二十余里,亿兆一堵,宋人有云:“白虎通于阿,龟蛇舞于衡”。

这里再次描述了阿房宫周围的地形,形容它是由一系列山丘连成的一个完整防御体系,是一道坚实的堡垒。作者引用宋朝的诗句来形容这里的山峰,生动形象。

纵令鬼神,有能为之,含颦盼吸,不能得入。

这句话表达了阿房宫高深的建筑技术和防御能力,就算是鬼神,也很难进入进去。这种形容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宫殿的敬意。

是以彼雍、华、岐、宋、魏、秦之迹,非不小也,为盖世之观。

这里指出,包括华山、岐山、宋城墙、魏城、秦始皇陵等在内的许多伟大建筑物,都是传世之观,受到人们的推崇。阿房宫不仅不亚于这些建筑,而且超越了它们,成为盖世之观。

临洛水之南,观天地之大;沐灵台之浦,游乎独秀之山。

作者通过对于阿房宫周边的地形的描写,展示了这座宫殿的壮丽与宏伟,强调这座宫殿所处的位置十分巧妙,是与大自然相互呼应的。

及夫横江之阔,击节而呼者四海;雄台之固,砥柱而立者天下。

这里作者通过比喻将阿房宫的壮丽描述得更加生动。横跨江河、打破寂静的力度可以使得四海上下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玉柱能够支撑的台阶则表明可以让人在其之上立足安定。

夫帝王之功,莫大于此!

最后,李斯以此总结,认为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功绩是他执掌天下,创下最伟大的成就之一。阿房宫成为了显著的成就,流传于后人的经典之中。

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

夫唐高祖、初为丞相时,身历数艰,而志不衰。及即位以来,治功被著,远近闻之。至于方今,四海之内,莫不称其英明,而骄蹇者忘其所由出;逆顺者不知其所归。

且夫天下之至大,非一人之力所能致也。而功业既成,名声显彰。当此之时,难道文采之士,可不尽情慷慨,以赞歌斯人之美德哉!

是以余特为造一赋,以咏夫人英名。宫之列女,幸賓益富。外家之女,不足为数;然每得入此,无不雍容华贵,自以为非凡。而夫人,容色若布,循礼守分;不以妍媸之态,Wildcardy犹自动人。斯殆天授之姿,而又未始以极明年,其所得者也,不独闻于前世,亦可希后昆。

又以方今之世,书生作颂,犹言褒美,词锋矫揉,性于俗人;资断无所,于是乎唐能之士,不拘刻薄,不炫琢削;刚劲纯率,当机立断。是以余又特为斯人所作一赋,以长夫人之声。庶几后世读之,可得以見当时之士,其包藏之风,其所得之致也。

盖闻夫人凭宫掖之高,《典》籍之博,志存道义,端严可尚。外家之女,莫不崇敬;宫中之女,慕德如神。于是文教大行,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四方藩镇,莫不归顺;姦难祸患,遂为靡底。数世之间,夫人建功立业,功烈不朽,而德音流芳。

文采既就,悖言烦冗。人之所短,岂在言词?昔太史公,特称《曹刿论战》一篇,以表其行;则笔者为余赋也,亦为道者杰出之表,不在乎文短辞长,实出乎人物之美。呜呼!夫人之美德,固不可言传者;然此篇所藉,犹不得乎瞻之以文章之陶冶,使人能恬然远逝,匡衡公正。则笔者之愚竭,则亦有以襄之。呜呼!

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

连甍遥接汉,飞观迥临流。

下临无地可为赋,曾孙敢锦书。

郁郁千门独秀,肃肃万户千灯。

层城紫翠凤凰,列戟金鸡之卫。

东望都门信马归,问君西游何时还?

崤函晋楚更兼并,胡、越、巴、蜀皆称臣。

自胡以来虏四夷,几世班胡射雕弦。

秦、晋、楚、汉聚义离,越、吴、齐、楚纷争并。

如今展转空云物,奈何斗转金井中?

汉有嘉名竹,雕题赤壁图。

今我游览至,江流方可驱。

登舲欲飞先息橹,落帆迟挂闲岸树。

岸上谁家子?瑶草任尔东西。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芳草碧连天,晴烟空对月。

露重飞蛩不敢言,夜深微雨燕独啼。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春山如笑眉,夏涧如脱韭。

秋枫不落声,冬雪何皎洁。

扫径柿叶红,隐壑松筠翠。

彩凤双飞翼,仙人指路稀。

青泥何盖久,白日偏催劳。

欢乐尽逝水,豪华空古丘。

肥泉虽历冬夏,瘦骪不改眉。

六蒲何处觅?秦女空长啼。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皇恩浩荡尘寰宇,宗祀烝缘垂祚神。

羊肠地峡变咸阳,宫殿依稀隐函谷。

青、白、皋、池,武、帝及舜、禹。

五帝高冠不相识,范、、中、岳亦竞逋。

秦、晋、梁、宋发轫,雄楚、虎、齐鸣吕。

此辈既没音尘绝,乐游何日重兴隆!

此刻细思辞,妙语怎堪雄。

谢将军屈贾谊,石家庄宇文宏。

迈步登高处,临峰揽胜忘。

或纵听万壑声,飘然来此方。

阿房宫赋分析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大家杜牧所作,描写了秦始皇的阿房宫和周围的景色,旨在表达作者内心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本诗及后人创作的《赤壁赋》和《将进酒》并列为杜甫、李白、白居易三大诗人之后的“唐代排名第四位诗人”。

本诗运用了富有想像力的词语和精致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许多文化和历史的特点。从道路、居住区、王宫到自然景观,都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此外,这首诗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文化困境的担忧,思考古今中外历史的长河,展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渴望和决心。

阿房宫赋的艺术特点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充分表现了唐代诗歌在意境上和艺术手法上的高度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形象描写富有想象力

诗歌中通过形象描写来表现出秦始皇的阿房宫以及周围的景色,以及描绘每一个部分的细节,从而使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感受到历史的情境。例如:“连甍遥接汉,飞观迥临流”,就是一种想象力丰富的描述,给人以神奇的感觉。

用意深刻的诗歌形式反映内心独白

《阿房宫赋》是一首五言绝句,不仅字句清新、朗丽,而且诗歌形式自成一格,将作者内心的独白在诗歌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阿房宫和周围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他深深地感受到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封闭和裹挟,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思考和渴望。

思想深邃,意蕴不尽

虽然《阿房宫之赋》表面上是褒扬秦始皇的伟大,但在实际上,这首诗却通过描写质朴的自然风光,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现状提出批评与警醒。在诗的末尾,作者掷地有声地批评了秦汉后期的政治黑暗和社会乱象,寄望于能够有新的人物崛起,以振兴政治、纳百川之流止于至善之上。

结语

总的来说,《阿房宫赋》作为唐代诗歌的杰作,其意蕴丰富,形式独特,思想深刻。它具有史料价值、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等多重价值,是中华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秦始皇的阿房宫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唐代文学达到的巅峰水平,非常值得探究和领略。